历史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科目,初中生学习历史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应该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历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知识要点]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牛耕出现也在春秋时,战国时期推广。
作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1.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
2.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 景:①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导致私田出现。
②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出租土地,转化为地主。
2.目 的: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 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人:秦孝公。
5.主持人:商鞅。
6.内 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7.结 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 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8 影 响: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其它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难点解析]
1.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为什么能很快推广?
一是铁农具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更坚硬和普遍,二是当时冶铁
工业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切变法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生与死,一切变法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生与死,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重点考点]
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结果。(见知识要点)
2.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从此确立起来了。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如何化简法背诵历史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
“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初中历史学习高效方法
了解重点知识
一般来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2增加对历史时间的理解
因为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时间确定上比较讲究真实性。中学生学习和记忆历史时间,会确定公元前和公元后这两个标准的时间尺度。很多历史书籍后面会有一个完整的历史年代表格,可以去查看。
3课堂学会技巧性消化
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有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记忆,只是将老师上课的内容记录下来,待到考试的时候才去开卷翻书,这样往往由于不熟悉知识点导致考试时间紧张。因此,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上课尽量消化知识点。
4掌握答题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