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入党申请书、读后感、检讨书、自我鉴定、思想汇报、自我评价、入党誓词、等各类知识经验文章供你学习参考。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

张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1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2

《面积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5)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提供1平方分米的纸片2张,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3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以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0×2,42÷2,84÷4,90÷3。

60÷3,36÷3,99÷9,66÷2。

(42÷2要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导入

我们知道,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应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

三、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1)学生看图

(2)问:

①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②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52÷2)

③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让一生板演)

计算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十位上的5除以2不能除尽,那么这题到底怎样来计算,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

(3)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操作结果:你是怎样分的?最后每个班分得几个羽毛球?

(4)教师根据生的汇报再次演示分法:

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开,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到26根。

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再分2根。

③全部拆开分。

(5)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①②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多下来的`捆拆开来分。

(7)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

(8)同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2、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谁来说说52÷2的笔算该怎样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

(2)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该怎样除?

(3)请你接下去除。完成书上第7页上的例题。

(4)谁来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除的?(把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怎样除的?

(5)检验:这道题

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

(6)比一比:52÷2和口算题中的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补充板书:首位不能整除)

3、练一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2题。

①评讲: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②同桌互相校对。

(2)其他题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在摆摆、说说、算算中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2题。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4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

请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1)通过观察,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

(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

(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

(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

(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事呢?先试一试,再告诉同桌。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4、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钟里做几道口算题呢?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3、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

4、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5、绕操场跑1圈,_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5

《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相关文章: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模板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买书》经典教学设计范例

★ 小学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谁跑得快范文

★ 三年级下趣味数学教案模板

★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森林旅游》优质教案范文总汇

★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镜子里的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 小学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教案范文合集总汇

★ 小学三年级数学《0×5=?》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