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入党申请书、读后感、检讨书、自我鉴定、思想汇报、自我评价、入党誓词、等各类知识经验文章供你学习参考。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5篇

张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反思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1

面积的含义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通过观察、想像、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周长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上的一个重大飞跃;在此这后学生还将学习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知道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常用方法,为学习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参考教参对这部分内容的解析,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我设计以“物体的面”为切入点,引出“面积”的概念,感知“面积”有“大小”,再进一步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并通过观察、想像、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比较简单图形面积的大小的不同方法。在以上尊重教材设置的基础上,我把感知“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渗透在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做到初步感知二者的区别。往下,我就三大主要环节,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教学环节

【我的设计】本环节我设计情景引入新课,挥手HI~~(学生跟着做),顺势用我的手掌和同学们的手掌比较,追问: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的面积。

【我的反思】这一环节的教学和学生互动,在学生兴致高的情况下引入新课内容。学生乐学,达到良好的预设效果。

第二教学环节

【我的设计】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变一变”逐层推进。“比一比”是通过黑板的表面和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比较引入“物体的面”和“面有大小”两个知点,通过“看一看”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面,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面,并引出物体的面的面积概念,再让学生“想一想”是否可以加入“面积”来描述物体面大小的比较,最后在“变一变”环节中学生把生活中物体面的大小比较用“面积”概念来进一步描述。

【我的反思】这一环节的教学建立在“相信”与“不相信”两个矛盾点上,一方面肯定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勇敢的“说”,相信他们能说好,不应怀疑而“带”学生说;另一方面又要允许学生说不好,对于说不好的学生要进行适度的引导,教学前应把握学情,思索引导的方法和度,当然必要的教学机智来处理“突发事件”,这就属于教师自我修养的积淀。

第三教学环节

【我的设计】本环节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首先我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在“摸一摸”中明确“平面图形”也是有面积的,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在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中,第一情景设置是通过“观察法”比较大小,但“观察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学生通过思考得出“重叠法”比较大小,但“重叠法”也不能满足时,我让学生合作探究性的思路,从而进入本课核心活动部分,最后在反馈中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还有“测量法”和“数方格法”。

【我的反思】这一环节的教学的处理失败让我有种挫败感,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把握的重要体现,更是学生是否学好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学中因为投影仪的使用失败,导致学生展示自我部分没有得到体现,而我也受此影响,对后续环节的教学处理失常,反映了自身修为不足,也是教学准备的不够充分,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稍微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时,大多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方法,也算没有误人子弟吧!此外,另有一点不当之处是给学生提供了学具,虽然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但学具具有“暗示性”。

第四教学环节

【我的设计】本环节是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的面积概念的理解,合情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方法比较简单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的能力,尤其是“数方格法”的运用。在这一环节中我渗透了“周长”和“面积”的初步辨析,让每一个学生的小手动起来,在手势比划中感知二者的区别。

【我的反思】这一环节受第二环节的影响,处理得有些草率,没有很好的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尤其是渗透“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环节时间短了,学生虽然能够跟上节奏,也能正确区分,但思考时间不够,流于表面。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2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课本8990页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重点难点:

面积、周长的区分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

检查、订正上节课的作业。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石膏线的意思。

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房间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师:求石膏线有多长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求长方形周长=长2+宽2

师:求铺多少木地板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生:求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你自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合作交流: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共同找出它们的错误。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三方面进行区分。

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2两个问题分别求什么?第2问要引导学生,先求什么?(面积)

自主练习3是一道实际应用题,首先让学生明确动物的围墙指的哪些边?两个问号分别求的是什么?

自主练习4是几个形状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比较周长是否相等。先让学生猜想,再计算验证。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体会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进行扩展练习: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作业:自主练习1

板书设计:

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教后反思: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面积和周长大部分同学能够区分开,并能正确计算,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多给予辅导。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3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因此教材开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的方法,以引起学生思考。

教材采取引导学生自己试验、探索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在量的过程中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边长有什么关系,从而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则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推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在练习题中,注意安排让学生实际计量的问题(如练习二十六第3、4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还出现少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题目(如第12_题和思考题),但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教学建议

1.这一小节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二十六的习题。

2.教学长方形面积之前,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好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2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先让学生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启发学生同时想下面的问题:怎样能较快地确定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在自己操作和思考的基础上对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参照课本说明: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是5平方厘米;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3排,一共是15平方厘米。(边说边演示),可以看出,长方形包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所以要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把长边的厘米数和宽边的厘米数乘起来。写算式时要强调正确写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3.教学例题中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让学生联系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想出来。遇到学生中有不同的算法,如少数算成5×4=20(平方分米),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计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结合正方形图使学生明确正方形每边长5分米,就想到一排摆5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要摆这样5排,所以要算5×5。

4.关于练习二十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做第3题时,要实际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如果遇到黑板的长和宽不是整分米,可以向学生说明量到最后不够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就是满5厘米的,分米数加1,不满5厘米的舍去。确定长、宽的分米数以后,再计算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第12题,要让学生明确这道题求的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否直接求出?要先算哪一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本节的思考题,实际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需要先分析出涂色部分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涂色部分可以分成左上和右下两个相同的图形,而每个图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从图上可以算出是4-2=2(厘米)。由此可以求出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6平方厘米和4平方厘米。从而算出左上部和右下部的面积各是16-4=12(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应是12×2=24(平方厘米)。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4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是一节好课。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新课的引入,设置疑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的准则。新课设置疑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画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课堂中,我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通过猜测把学生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展。虽说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别的同学的想法,学会了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习题和表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在新知的探索和形成过程,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都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特别是在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重新排列正方形块,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教案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怎样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7、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时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5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学生:测量面积

演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思维碰撞: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四)分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五)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篇2: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7

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 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9厘米,就说明能摆„„,宽6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题—直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发现规律:间接测量方法—形成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篇3: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猜测——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模式:采用“猜测——实验——发现——验证”这一教学结构进行教学。

指导思想:

首先,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学过程活动化,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再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采用“猜测——实验——发现——验证”的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鼓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进行大胆猜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欲望。接着,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运用知识迁移进行积极探究。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学生对发现进行质疑,用科学的态度进行验证。通过各小组验证交流,证实发现正确,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活动设计: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汇报,共同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同桌合作,在“量一量、算一算“的环节中互相监督,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面积) ①什么是面积?

②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出示长方形纸片(5分米×3分米)

师:要测量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面积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

3、出示投影情境。

师: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长着稻子的稻田面积,用这种方法方便吗?

师:这种方法的确太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一)大胆猜测。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出示“猜测”)

(二)实验发现

1、实验探究。

师:长方形的面积究竟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小小的实验。(出示:“实验”)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观察讨论这三个问题。(投影)

①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这个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分米数和它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2、交流汇报。

①学生上台演示摆法。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问题。<板书:5×3=15(平方分米)>

3、发现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生答)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__的发现”。(出示“发现”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质疑。

师: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三)积极验证。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否对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 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出示“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请同学们数出12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用它们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拼?分组摆一摆,每小组由一位同学记录填表。

长方形

长(分米) 宽(分米) 面积(平方分米)

3、交流验证结果。

①师:谁能代表小组汇报一下?

②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相应拼法,集体根据表格数据验证“发现”。

4、师:通过验证,大家认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5、师:在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证实了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掌声祝贺!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法:

1、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个计算方法的?

3、师:“猜测——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

帮助,希望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时,能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指读),现在让我们应用这个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出示“方法”和“应用”)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⑴练习二十六第1题。 ⑵课本p98中间的“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⑴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画面。

师:现在让大家计算它的面积,还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吗?

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师:如果它的长和宽100米,宽50米,面积是多少?

⑵“量一量,算一算”。

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国旗、黑板等等,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

师:让我们来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吧!大家需要什么工具,可以上台来选。要求:同桌合作,测量计算身边的长方形面积,一个测量,另一个负责监督记录,然后汇报交流。(师板书)

⑶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教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⑷“配玻璃”。

师:同学们,前两天,教师遇到一件麻烦事,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并出示图形——

师:谢谢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细致观察发现,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二十六第2——5题。

2、图中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教后随笔:“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我尝试以“猜测——实验——发现——验证”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亲历知识的过程。

师:我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打破了,我想配一块面积相等的玻璃,你能帮我算一算,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生答的情况可能有这么几种:8×3 6×4 或24×1 12×2等)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办法,可是我要配的玻璃不光面积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该怎么办呢? (生思考并作回答)

师:如果宽是3分米,长是多少?如果宽是4分米呢?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 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5篇

★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随笔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随笔五篇

★ 五年级数学教师随笔

★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随笔

★ 小学数学老师自我总结五篇

★ 小学数学两极化成因的随笔

★ 三年级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参考

★ 课题实施方案2800字范文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方形面积教学随笔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