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希望大家喜欢!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
一、亲诗人,导新课
1、谈话: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
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_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
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要求:
⑴ 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⑵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⑶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
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
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
(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
(引导分析写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飘”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4、下面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词人望到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引导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明确以动写静的方法。
过渡导语: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雪后初晴的景观。)
问:现在晴了吗?(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联想,即是虚写。)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写这些英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这些这帝王形象,选取其中一位来说。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学生读出评论句。)你怎样理解?
词中作者评论,仅用了一个字是(等待学生回答“惜”),你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明确:“惜”蕴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这些封建帝王胸中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终缺乏“人治”。此处的议论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使下文的抒情显得水到渠成。
7、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引导学者谈谈个人理解。)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当今风流人物吗?
(学生自己发言,各抒己见。)
小结:全词上阕写景,诗人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和抒情,对历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领导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赞颂之情。
五、悟
导语:有一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
设置问题:
1、词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顺势回顾有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2、全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回顾所学的毛泽东诗词。《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
4、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见时机而视)
六、诵
1、学生练习背诵诗词。
(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配乐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七、友情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毛泽东的更多诗词。
2、美术作业:根据本诗词内容,画一幅北国雪景图。
【结束语】
(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向新的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描雪景 描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评古人 议论
赞今朝 抒情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2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胸怀、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由_的嗜好导入。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
(1)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3)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指名读上阕。
(1)_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主席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插入对_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展开联想,鼓励求异: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总实
上阕物——江山分描写
总虚
沁园春雪评古议论
下阕人——英雄
赞今抒情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2.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过程:
㈠导入:由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
教师补充:诗歌特点:
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⑵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语言精练。
⑸押大致相同的韵。
㈡初读全词:
⒈检查预习、正字正音、完成练习P1第一题。
⒉听录音(或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音。
⒊齐读全词: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怀。
㈢精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
⒈上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
⒉找出上阕中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⒊“望长城内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见,那些是静景,那些是动景?
⒋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⒌小结: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风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⒍齐读上阕,体会词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㈣精读下阕:
⒈按照学习上阕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⒉师生研讨:
⑴分几层、层意。
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⑴毛泽东:
⑵顾炎武:
⑶陆游: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语。
⒌写雪的古诗。
㈤齐读全词,体会感情及语言特点。
㈥总结:
附:板书设计:
总写之景 意境壮阔 热爱
上阕:写景
具体实景 动静结合 江山多娇 祖国
想象之景 艳丽多姿 山河
过渡: 承上启下 歌颂
下阕:论史 评古: 短语文治 英雄折腰 风流
论今: 风流人物 人物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总结分析词句表达作用的方法。
【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1、导语:
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钟爱之物,诗坛文苑,多有咏雪的佳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今天,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去体会一代伟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
2、播放视频资料。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欣赏视频资料。进入情境。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读词。体会感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问: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交流。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独立思考问题。
交流。
三、研读课文,分析体会词句作用
1、提问:
你认为《沁园春 雪》中哪些词句写的好,为什么?
2、组织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思路:
⑴ 词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学生根据思路分析词句。
4、品析词句:
词句表面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发言。
四、拓展阅读
1、出示阅读材料:
⑴ 介绍写作背景。
⑵ 播放诗词朗读录音。
2、布置阅读任务:
内容:自由选择其一。
步骤:独立阅读→小组交流。
3、组织各组交流。
个别学生朗读。
欣赏。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拟人、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词作中的恰当运用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
1、学习诗词精炼、形象的语言,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掌握本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懂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写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熟读成诵,并从中更好地体味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要见识的是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学类群——“帝王文学”。帝王诗歌之滥觞,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及霸王项羽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宋太祖的咏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贯穿古今。他们几乎都是离乱之世的帝王,所作诗词格调高昂,气势雄浑。帝王诗歌中的意象阔大,全部意象可以说是帝王意志所统治、所“照耀”的万物——从时间上看,往往是千年万载;从空间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创造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一个最好的典范。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泽东对曹操诗歌的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沁园春?雪》,来领略毛泽东的豪迈才情。
二、朗读品味
先合上书本,欣赏视频朗读。再请同学泛读和齐读。
三、把握词意
提问:这节课我们试着改变以前的上法,摈弃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来解读这首词,好吗?
1、是否还记得我们学宋词时提到的,古体词上下阕的一般分工?
——上阕写景,下阕言情。
2、哪位同学试着用对偶句来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如: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山河壮丽;下阙纵论历代英雄发诗人抱负。
过渡:这样就把写景色、抒情和议论融为了一体。那咱们不妨先来看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四、把握词景
1、有感情朗读词的上阕,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远望的伟人。
2、全词之景是由哪句话来总起的?——“北国风光”
3、一看到“北国风光”这四个字,我们马上会联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