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入党申请书、读后感、检讨书、自我鉴定、思想汇报、自我评价、入党誓词、等各类知识经验文章供你学习参考。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小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于成龙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场,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洁,不爱钱、不收受礼品、不纳妾、不住毫宅、不吃宴会,布衣粗食、节俭清苦、简朴出行、秉公办事,与老百姓忧乐与共。在罗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当地民众之中。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于成龙观后感范文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篇1)

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在电视剧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真是大快人心。

他严于律己,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必躬先俭朴。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篇2)

春节回家,大年初一起来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着老爸在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就是结合当下的热点出的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但后来慢慢地看入迷了。一口气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电视剧的的主要内容是:于成龙从小在山西长大,多次考试后,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入仕为官,从广西罗城县县令,到合州、黄州、武昌、福州、直隶、两江,三获卓异,智斗地头蛇,平叛造反,反冤案,扫除贪官。二十几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洁,被称为一代廉吏。

看完本电视剧之后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还要有能力。于成龙有一个外号叫"于青菜",说的是他清正廉洁,饭菜基本是青菜萝卜,无论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但光清正廉洁是当不了有作为的官的,在罗城智斗恶霸,在黄州平叛,在福州反冤案,在直隶和两江打击贪官,是他足智多谋,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否则早就成了刀下鬼。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勇闯敌营,舌辩康亲王,刀斩康熙亲外孙赫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二是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舞台。于成龙在做官之前,已经四十多了,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锻炼,能力已经显现,但当贵族额尔齐圈了他们的地时,他差点就被砍头,还好被及时救下。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断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是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他的老师刑济堂,学富五车,有思想,有深度,教会了于成龙等人一辈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则齐家,远能治国。教出了陈廷敬、于成龙、柳晋阳等一大批胸怀天下的治世能人。在当代,一个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称得上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们又很需要有这样的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帮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当于成龙从山西到广西赴任,曾经是五品大员的周瑞,讨着饭,几千里的路,赶到罗城投奔于成龙,为其几十年的仕途出谋划策,不求名利,甘愿吃青菜萝卜。于成龙的同学柳晋阳,更是任劳任怨,甘愿当于成龙的下手,最后为了去除贪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当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等职务,并下达了去火耗的任务时,我就知道此时康熙就是他的靠山。两江地区如果有识时务的土豪劣绅,就应该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胆子大,敢为民请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龙的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但赫里不识好歹,依然飞扬跋扈,最后快要被砍头时,都还在说自己是皇帝的亲外甥,于成龙无权审理他。最后于成龙违背皇帝亲属由宗人府审理的规定,当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执行。明对这个结果,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龙,赫里腿都吓软了。最

后康熙也没有怪罪于成龙越权行为。因为有些事,一开头就看到了结尾。现在的行政人员,若能敢于担当,敢于为民请命,当有人拿出靠山来恐吓时,不要腿软,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当于成龙团队分析局势,经常引用《论语》、《春秋》、《晋书》里面的语句来分析,特别透彻。当于成龙进京面圣时,更是引用了许多典故和佳句。难怪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治国治世的经验,是中华子孙最大的财富,没有之一。所谓的社会学、心理学,只是西方的系统归纳而已。如说精炼、历史、博大,西方社会学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我一直有一个归纳中国几千年治国治世做人的理论的想法。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篇3)

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资!

我们应当将廉政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固树立起清晰健康的核心价值观念。

饮一杯止贪治欲廉政羹 做一个清香扑鼻公务人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篇4)

于成龙,虽为封建社会的一吏官,但仍然有很多的东西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为民服务的思想和廉洁的'品德。让我们在一次回顾历史上的于成龙:

他有一种为国效力、为民做事的愿望。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

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此种精神值得学习。

他能很好地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做好工作。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一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

他严于律已,受得住贫穷,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康熙二十三年,成龙病逝于任上。将军、都院察看他的遗物,“见床头敝笥中,惟绨袍一袭,靴带二事,瓦瓮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

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篇5)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虽然十年前央视播放时也看过,但这一次看得更细,更用心,观后感慨颇深。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递着对正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在于成龙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虽然三百多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于成龙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于成龙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场,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洁,不爱钱、不收受礼品、不纳妾、不住毫宅、不吃宴会,布衣粗食、节俭清苦、简朴出行、秉公办事,与老百姓忧乐与共。在罗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当地民众之中。临别罗城,出现了百姓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他没有当官的架子,做官的排场,他心中装着百姓,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舍死忘生,为百姓日夜操劳,乡间问贫、田间耕作、深入匪巢、缉捉盗贼、平反冤案、救助孤儿。他不畏权势、嫉恶如仇,严整吏治、革除积弊。他不允许增收火耗、勒索民众、不允许馈赠上官,对官僚权贵犯法亦严惩不贷。他自己长年忍受离母别妻抛子的生活和精神孤独,从山西老家乡下到广西罗城上任七年,随后升调湖北黄州,十多年没回过一次老家。他老母思儿心切,叫孙子走了两月步行数千里去湖北看望他,但他整天忙于公务,儿子也只住了几天就回山西。他两袖清风,无东西可让儿子带回去给老母和妻子。于成龙于任上病逝,人们在他的寝室看到的只是青灯布幔,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故被康熙皇帝褒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的结果。而作为一名法官更应有廉洁自律的毅力,因为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我们应该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我们正处在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作为一名法官,必须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时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既要严格遵守司法礼仪,又要规制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节制自己的欲望。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澜的霓红灯下,也不在高谈阔论的喧嚣声中。法官的舞台只在庄严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悬的国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声中

于成龙为官各地,只要是符民意、顺民心、关切民生利益的事,都能做到实心实意、立说立行,心无羁绊、全力以赴,其诚心实政、为民作主的精神是以忠君爱民为核心的封建时代政治伦理为支撑的。于成龙的官民观、政绩观以及廉政观,体现了其时代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无论官职大小、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事何人,都能从真诚关心百姓、切实改善民生的强烈责任感出发,敢于直面突出矛盾,敢于触及难点热点,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不愿为,而决不因循推诿、明哲保身,其诚心实政、勇于负责的为政态度突出鲜明,以一贯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于成龙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