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它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电磁波: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地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是由时断时续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微波0.1~100厘米)
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其中:近红外为0.76~3微米,中红外为3~6微米,远红外为6~15微米,超远红外为15~300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0.4微米~10纳米
X射线10纳米~0.1纳米
γ射线0.1纳米~1皮米
高能射线小于1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毫米。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透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于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热现象及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5.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1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生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物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性更强,考试卷子试题非常综合,即在同一道题中会考察到多个考点。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电功率的很多问题,需要与欧姆定律结合起来使用,还需要把不同的电路状态分析清楚,也就是说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要重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课下练习,加强学习自主性
物理这一科属于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科,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将物理学好了,初中的这几本课本能够很轻松的从前往后的讲知识点穿连起来。同时,物理也是一门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一科,要想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4反复做经典题
其一,经典题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内涵丰富,考察点重要,熟练把握经典题,也是掌握及运用知识点的捷径。所以,经典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原理公式运用等,都必须牢牢记住。
其二,中考会遇到很多和你做过的题类似的考题,有些甚至是原题,只改了数据。所以,经典题反复做,能让你面对中考时沉着应对,不慌乱。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