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总结
期中考试快到了,为了帮助同学们节省时间,抓住重点,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1
生物圈中的动物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生产者:绿色植物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
(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和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 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
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 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 者和非生物,D、一般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
注:(1)能量随食物链逐级递减。(2)有毒有害物质随食物链逐级富集(累积)。
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或改变环境。(①维持自然 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4、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 并破坏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动物,对于有害动物,我们不能全部消灭,我们要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害虫的天敌,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等)使其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题: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青蛙中,大量捕食青蛙,蝗虫会怎样?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5、我国特产的珍惜动物:鱼类有白鲟和中华鲟;两栖类有大鲵;爬行类有扬子鳄;鸟类有褐马鸡和黑颈鹤;哺乳类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等。动物灭绝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2)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入侵。
6、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7、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1)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王朗保护区——金丝猴;陕西洋县保护区——朱鹮;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 2)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
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
3)法制教育和管理---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2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鱼类,青蛙等。陆地 运动方式: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奔跑;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
蚤等。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交替(省力的方式)进行。
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运动系统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
(2) 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3)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可以分为:长骨:股骨和肱骨;短 骨:腕骨;扁骨:肩胛骨和肋骨;不规则骨:椎骨。
(4)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髓、骨质。
(6) 骨连结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
①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对脑的震荡)
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②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 :包含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结缔组织)。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关节的附属结构:韧带:增强关节的牢固性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另外关节头、关节窝多为一凸一凹,这样在运动时关节面也不易发生错位。
脱臼:指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的情况。骨折是指骨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的情况(发生骨折要特别注意骨 膜的保护)
(7) 骨骼:由骨与骨连结构成,例如:手骨、头颅、胸廓、骨盆等
骨骼包括:①中轴骨: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②附肢骨: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和带骨(锁骨、肩 胛骨、髋骨)。
(8) 人体有 206 块骨,有 600 多块骨骼肌
(9) 骨骼肌是一种器官,人的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骨骼肌肌腱:结缔组织,分别附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肌肉组织,骨骼肌收缩的部分。
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其中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的形成。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0) 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一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但手 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3
动物的行为
1、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或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4、 后天学习行为::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是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它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不仅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5、 动物行为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 律行为、社群行为。
1) 取食行为:动物要生存,要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动物的食性不同,取食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动物还具有初步 加工食物和贮食的习性。
2) 领域行为:动物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占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即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可取食、繁殖、抚育后代等。如狗走路撒尿和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等。
3)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相互攻击和争斗。它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 到致命的伤害。
4) 防御行为:动物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断尾、释放臭气、喷洒墨汁等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 行为。
5)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 后代的抚育等。如失去雏鸟的亲鸟给池塘里的金鱼喂食。
6) 节律行为: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称为节律行为。有日节律(公鸡报晓,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月节律(灵长类雌性动物的月经周期)、年节律(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换羽,兽类换毛等)。
7) 社群行为: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甚至有的有等级制度。各成 员之间可互相通讯。如蚂蚁(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蜜蜂(有蜂后、雄蜂、工蜂)、狮子和狒狒等。社群行为使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防御行为发生在不同动物之间,并且是被捕食一方所发生的行为;攻击行为都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是双方共同的行为。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 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分等级,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3、动物行为的研究: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而且两种方法的本 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对所研究的动物产生影响(观察法没有,实验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