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范文5篇
为全面推动村经济、社会文明双发展,着力于夯实基础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推进扶贫脱贫,加强和谐稳定的帮扶工作总体要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1
根据对石山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村内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此,2018年计划完成脱贫12户,脱贫率达60%以上;着重对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进一步改善该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1、完成2018年脱贫户认定工作,与2018年已脱贫的76户贫困户签订好“贫困户退出确认书”。
2、2018年计划完成脱贫12户以上,脱贫率达60%。
3、在贫困户中开展产业扶贫。按照精准扶贫、因人施策的原则;对有脱贫愿望,且具有一定劳动力等基础条件的贫困对象户,进行产业扶植。
4、对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予以资助。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对全村急需解决水、电、路、讯、阵地等问题,分门别类作好规划,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适当争取外援,全力改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2018年度石山村计划硬化组道2公里。
5、积极组织本委干部职工及区内民营企业党支部赴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1、完成2018年脱贫户认定工作。石山村原有贫困户108户,2018年已脱贫户为76户;对已脱贫的76户要签订好“贫困户退出确认书”,并在村内予以公示。
2、明确2018年计划脱贫任务。现有贫困户23户,纯低保户9户。今年计划脱贫12户,脱贫率达60%。
3、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我委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和项目,予以支持。一是养殖扶持。对有一定劳动力,自身有脱贫愿望的贫困户,鼓励其发展各类养殖产业,比如养猪、养鸡、养鸭等;计划在贫困户中扶持4至5户,采用公司加贫困户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猪崽、饲料、技术,由贫困户进行饲养,出栏后由公司保底价全部收购,贫困户不承担任何风险。二是种植扶持。根据该村土壤及传统的种植习惯,鼓励贫困户种植生姜、药材等,我们计划在贫困户中扶持2至3户种植生姜,种植面积3至5亩左右,由我们负责种苗费用(每亩补助500元)及保底价销售,预计可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劳务输出。贫困户中有劳动力,又愿意外出务工的,我委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和技术能力,推荐到园区内企业进行务工。
4、积极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石山村今年计划对6条组道进行硬化(含道路两旁护坡),分别是:
①松树组至下月塘组800米,约需资金24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15万余元。
②里云组至长青组190米,约需资金6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1万余元;
③老湾组280米,约需资金8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2万余元;
④子塘组350米,约需资金10万元;
⑤上月塘组至下月塘组约550米,约需资金16万元;
⑥庙山组200米,约需资金6万元;
这6条组路合计硬化里程约公里左右,共需资金约70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约18万余元,还需52万余元。
另该村还计划动用机械,扩宽两条机耕道用于农业生产。一是列子组至子塘组320米,其中需投入6万元修建钢筋水泥桥一座;二是松树组至坦奥组400米。
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条件成熟一条、启动一条、完成一条,具体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予以资助。
5、积极组织本委干部职工及区内民营企业党支部赴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宣传发动本委干部职工及区内民营企业为精准扶贫工作献计助力,组织本委干部职工及区内民营企业党支部对贫困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争取区内民营企业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资助。
2018年扶贫帮扶工作计划(二) 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是践行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加快推进我市“率先实现小康升级,率先融入苏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力实施省脱贫奔小康工程,深入研究新常态下让更高水平小康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城乡困难群众,我市教育局特制订2018年扶贫帮困工作计划。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将扶贫帮困工程列为2018年度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突出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生产能力和生活保障水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提升我市扶贫帮困工作整体水平,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确保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省建档立卡农户顺利脱贫,累计脱贫率达100%,并积极巩固“十二五”以来脱贫奔小康成果,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2
(一)积极完善政策性保障体系。按照“政策保障一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不少”的要求,继续做好困难群众政策保障和专项救助等工作。
1、进驻园区入户开展调研。由局长带队,深入到园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园区情况。全年争取开展三次以上的现场办公活动,通过调研办公,指导园区制定好发展思路和长短期发展规划。研究落实商定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好致富项目。
2、在多措扶贫上有新突破。大力实施“科教扶贫计划”,引导和鼓励成绩相对落后的贫困户的孩子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提高就业技能;支持职业学校对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户开展初级职业技能或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大力实施“转移就业计划”,引导和支持各类合作组织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吸纳入合作社,并积极提供技术帮扶,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打工就业,努力使他们有一份稳定收入来源。通过努力,力争使城乡低收入家庭中至少有1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逐步消除“零就业”贫困家庭。确保2018年底实现省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
(二)深入开展开发式扶贫工作。将开发式扶贫作为推进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举全市之力全速推进开发式扶贫工作。
1.明确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帮扶单位要千方百计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开发项目,使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一个增收项目。原则上,各对口帮扶单位的开发式比例不得低于帮扶总户数的20%,同时投入每户的开发式项目资金不少于2500元。
2、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局党员干部与园区贫困党员、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每名结对人员到园区活动2次以上,走访座谈,送温暖,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精准扶贫,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继续深入开展“万人帮万户,共走幸福路”主题活动。
1.精准锁定扶贫帮困对象。继续做好扶贫基础工作,实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实行精准扶贫。各帮扶部门(单位)应逐户上门了解情况,通过查看扶贫清册、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和帮扶意愿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将已经死亡或已不再需要帮扶的农户情况及时反馈给当地乡镇扶贫办或行政村,要求原结对农户调出帮扶体系,并及时将新致贫的低收入农户重新纳入并结对,为下一步精准分类帮扶奠定基础。
2、多方争取协调帮扶资金。结合教育部门自身的工作实际,局机关多方筹措资金,为园区解决一定的帮扶资金。特别是通过市直部分项目单位,加大争取和协调力度,落实相应的扶持项目,为该园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3、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我市教育局注重加强与帮扶园区的信息沟通工作,除本部门到园区调研工作外,尽量邀请该园区干部到我局进行交流,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我市教育局办公室注重加强各项资料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及时向市扶贫办报送相关情况,加强宣传。
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3
李村村是扶贫村,位于十字镇东南面,东南与广德县誓节镇交界,西南与姚村乡相邻,西北与十字村相接,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650户住户(李村组76户、下时里组96户、香山组128户、曾家小湾40户、朱冲组42户、汪家山组95户、杨家小湾组20户、将家岭组60户、邵冲组94户),2300人口,75名正式党员;人均年收入7580元,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2300元(70户121人);本村有耕地3800多亩、旱地1000多亩、山场2万多亩。我村所辖范围的土壤是以沙土成份为重,近年来烟叶种植发展迅速,现已达到1000余亩;村民利用山场多的优势,在山中搞畜禽养殖,目前有6家规模养殖户。其中香山村民组还建了一座旅游休闲山庄,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现已完工。目前已修了4条12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面,改善了多年来出行难的旧况,也为我村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我村有宣杭铁路及318高速公路横穿而过,特别商合杭高铁即将建设,李村村香山村民组建站,使李村村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
(一)着力建设基层组织的“先进型村”
每年培养1—2名党员;健全党组织,加强管理,着力于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学习,打造“学习型、先进型村党支部”。
(二)借力建设交通枢纽的“信息型村”
1、借力商合杭高铁建设的动力,提前谋划朱冲和曾家小湾两个村民组的拆迁和征地工作、集中安置点要与中心村规划紧密结合;
2、积极争取调整《十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李村村中心村规划布局;
3、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库区移民项目。努力把下时里水塘治理项目落实好,把它打造成李村村美好乡村建设的亮点;2018年争取曾家小湾水库扩容项目,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5人贫困人口就业;
4、规划在高铁站附近建设一个一期工程占地30亩的科技物流园;在科技物流园内建设一个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农村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申报农村科技项目)。运作方式一种从县政府配套项目的350亩土地中划出30亩建设;另一种运作方式是打算以村委会为主体,让被征地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股份分红,可以长久保障生活水平不降低,村集体又能持续增收。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10人贫困人口就业;
5、打造旅游休闲一体化。规划2018年利用郎溪县向阳矿业的采矿区招商或合作建设一个天然大浴场(水来天子湖的自来水,供热采用新型秸秆综合利用发电取得,环境治理与矿山复垦覆绿行动相结合);将向阳矿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改造成一个乡村特色宾馆;提升香山山庄餐饮、垂钓、住宿的品味和档次服务;规划在高铁站附近建设一个10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招商或以合作社方式实施),主要吸引浙江杭州方向的游客,主题为周末家庭一日游;规划在汪家山组林场建设东方山庄,这5个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20—30人贫困人口就业;
6、规划在高铁站附近建一个500亩的光伏发电基地(利用太阳能发电),体现科技、环保、节能的理念;在光伏板的地面上,套种中药材,立体使用;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10人贫困人口就业;
7、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要积极向十字镇政府汇报,取得全力支持,特别是发挥县国土资源局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县发改委、扶贫办、国土局、财政局、科技局、水务局、旅游局、住建委、农委等部门的帮助和政策支持。
(三)倾力建设宜居环境的“生态型村”
1、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建设,重点在曾家小湾、汪家山、香山、邵冲4个村民组。积极帮助香山山庄尽早开业运营,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二期200万元的工程;积极打造曾家小湾水库旅游休闲胜地;规划在中心村再建一个农家乐。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7人贫困人口就业;
2、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
2、研究清洁工作考核新制度,积极向镇政府汇报,争取支持;
3、开展消灭荒山荒地行动,鼓励多植有经济价值的风景树和果树,支持承包大户申报家庭农场,实施庭院经济增长工程;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10人贫困人口就业;
4、积极引进50亩特色苗圃基地的建成,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10人贫困人口就业;
5、建设一个婚纱摄影基地。
(四)给力建设基础设施的“惠民型村”
1、根据《关于建立“单位保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通知》(郎扶〔__〕7号)精神,由县国土资源局对李村村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十字镇政府还安排了宣城市政府、郎溪县政府、镇政府、十字开发区、十字财政分局、十字派出所、十字法庭、十字市场监督管理所、李村村委会部分领导和干部定人帮扶。规划到2018年完成扶贫基本任务;
2、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促进了烟叶和水稻交替种植的规模化,积极创建烟草种植的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村;
3、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和小农水兴修,紧扣群众的期盼:
①2018年1月完成邵冲至香山,李村至下时里3条“村村通”道路的审计与验收工作;
②完成李村新村大道公里路面硬化工程和汪家山至香山油坊2公里的道路拓宽;李村至油坊公里“村村通”道路建设,实现村内“村村通”道路的大循环;
③2018年解决全村人饮工程顺利实施与运转,鼓励安装新型具有过滤功能的水龙头,达到环保健康饮用水。
4、做大做强家庭农场。稳定烟叶种植和水稻种植面积;鼓励山场承包大户建立名贵苗木、中草药材、黄茶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鱼为主);规划注册登记8—10个家庭农场,树立品牌意识;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6人贫困人口就业;
5、__年12月必须完成李村组大塘治理的扶贫项目验收工作,完成下时里组2个水塘和汪家山组1个水塘治理与验收工作;2018年1月积极申报下时里塘坝综合治理项目;2018年申报曾家小湾水库扩容项目,重建坝埂,扩大库容量,用地面积达50亩,把库区移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利为民所谋;
6、积极协调张树岭石英砂探矿权转为采矿权的前期工作, 2018年申报邵冲组窑湾的建筑花岗岩采矿权。再利用郎溪县向阳矿业有限公司的尾矿,新办一个洗砂场,规划用5万元省财政项目资金、李村村委会再筹集5万元,以10万元作为入股基金,切实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政策许允许是前提)。
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达州市、__市各级党委政府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农村党建,提高自身素质为重点的帮扶工作,扎扎实实为农民解疑难、办实事,着力解决影响村级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促使帮扶工作效果明显,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村委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全乡基本情况
__乡位于__市西南部,距__城区89公里,平均海拔812米,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魏罗路和大(沙)中(坪)公路贯穿境内,处于原河口、草坝、黄钟片区的交汇点,乡辖10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全乡共有3287户,人口12773人,其中:农业人口11980人,乡村实有劳动力7559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3500人,留守老人760余人,留守儿童325人,全乡在校学生596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3185亩,其中田7995亩,地5190亩;20__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661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899亩,粮食总产量达6978吨;共有林地面积65747亩,其中公益林20777亩;20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952万元,人均纯收入6010元。全乡共有13个党支部,党员297名,预备党员12名,高中以上文化125人,女性党员38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57名,60岁以上党员91名,全乡外出党员89人。
二、帮扶工作现状
由于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__年精准识贫困户907户、贫困人口2563人,贫困村5个,贫困发生率21.4%。20__年已脱贫160户、462人,目前尚有贫困户747户、2101人。贫困人口中残疾人__7人,患病347人,享受农村低保123人,享受农保534人。
1、强化组织保障助扶贫。把机关干部职工重点向贫困村安排,每个班子成员定点联系1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组建了2-3人的扶贫工作队伍,并向__村、__咀村选派了1名年轻务实的第一书记。
2、编制发展规划助扶贫。把扶贫调查与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相结合,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完善了贫困户信息收集,建立了扶贫工作档案,户户确定了发展目标,村村制定了发展规划。
3、加大建设投入助扶贫。一是多元化筹集资金,已硬化村道路30公里,通村率80%,但所有社道路全为泥巴路,群众终端受益面小。同时引导社会爱心人士投入资金150万元,修建人行索桥、平板桥各1座,新修道路4公里。二是建池建窖兴水利,去年采取联户兴建的方式建池34口,有效解决82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目前正在实施小农水项目,可建成一批农业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设施。三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进程,全乡高压改造基本完成(__村7、8 社没有实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4、发展产业助扶贫。一是巩固烟叶生产,成立烟叶生产合作社1个,2015年种植1500亩,人均单项可实现收入300元。二是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2个,养牛大户4户,养殖肉牛130头。三是__村__、龙__村__、__村__等一批养羊大户不断涌现。
5、异地搬迁助扶贫。近年来通过高山移民、地质灾害搬迁和危房改造等项目的支撑,边远和受灾的农户向场镇和公路沿线聚集量不断增加,去年以来,仅场镇新区内购房达58户。
三、致贫的主要原因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乡还有2个村__公里村道公路未硬化,3000余人未实现安全饮用水,5个行政村未实现农电网升级改造。农民“饮水难”、“就医难”、“行路难”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不够。
2、因灾、因病、因学致贫突出。全乡土坯房、片石房居多,自然灾害引发农房受损严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加之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导致患病人口多,特别是慢性病和大病患者不断;部分群众在本身经济状况差的情况下,倾其所有或借贷资金送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债等因素加速了群众致贫。
3、无劳力、无产业,群众增收困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部分土地荒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体弱多病的群众是留在本土的主体人群,特色种养殖业难以大发展。
4、生产技能不高,致富能力弱。由于观念落后,信息闭塞,缺乏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劳动技能低下,难以提高收入,靠天吃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5、单身和大龄未婚占比高。通过调查发现,贫困户中单亲或单身现象突出,这一部分人有劳动能力,而心中无志向,不思进取,导致家庭无凝聚力,无生产活力。
四、帮扶工作计划
1、加强党组织建设。选拔优秀的乡干部下派到各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其战斗力。
2、明确脱贫目标任务。力争每年实现450人稳定脱贫, 2018年底,85%以上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到2020年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3、对象、措施再精准。把大扶贫工作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对全乡所有农户的贫富状况分等排序,建立信息档案,以“鼓励富裕户,巩固一般户,兼顾较弱户,重扶精准户”的思路,按照解决扶贫工作“新六难”的要求,在帮扶措施上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4、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做好__嘴村、__村村道公路硬化,群众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在今明两年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村电网改造100%。群众饮水问题较大改善。
5、搭桥铺路引产业。耕地面积宽,土质条件好,生态环境好是我乡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积极引导业主投入,发展高山生态土豆和中药材。以__村、__嘴村、__村、__村、__村为中心,加快土地整理及流转,三年内培育高山生态土豆3000亩,中药材1000亩。同时鼓励民营资金投入,培育畜禽养殖大户30户。 6、鼓励群众“走下山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向场镇集中,重点针对边远村社居住分散,扶贫成本过高的贫困群众,在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予以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点支持帮助,使群众聚集更有价值的财产性收入。同时不断改善居住环境,“筑巢引凤”,减少贫困人口中的单亲或单身比例,更有利于脱贫致富。
7、政府搞好“保姆”式扶贫。重点针对孤寡、伤残、智障、老弱等特殊贫困群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大病保险等政策上给予全覆盖,转嫁脱贫压力和加重致贫的风险。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帮扶工作计划的实施。
2、搞好协调配合。积极协调配合达州市、__市下派到各村的驻村工作队各项工作,强化措施,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形成合力,全面促进帮扶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督促。成立帮扶督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帮扶村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干部帮扶效果,发现问题即时指出,并将干部帮扶工作纳入干部年终目标考核,逗硬执行,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季度扶贫干部工作计划5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移民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于中共广安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广委发〔2015〕13号),根据此文件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驻村相关文件精神,庚即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广组通〔2015〕7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的通知》(广组通〔2015〕92号)、《关于印发〈广安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广直委发〔2015〕10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直委发〔2015〕
1 17号)等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驻村工作制度,我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572家单位结对帮扶820个贫困村,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结对,全市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的“五个一”包村包户全覆盖。今年8月,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省、市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实践,全市所有驻村干部全部按要求脱产到岗履职,在全市形成领导力量统筹、部门力量整合、干部力量集中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立足民生,倾情帮扶。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水、电、路、田、房“五位一体”同步攻坚,全力夯实贫困村基础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就地解决和改建农户住房1122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新修和修引水灌溉68.18千米,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自来水入户2105户;三是加强交通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便民路579.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2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有效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07.59万元。六是修建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维修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活动室13
2 个、村级活动场所27处,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等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落实扶贫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机关干部参与帮扶的每个月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贫困户,深入村、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一是在思想上帮扶。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二是在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助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三是在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主要推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
3 脱贫打好基础。四是在生产上帮扶。在贫困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更好地建立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落实产业项目精细规划。在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干部,按照先“差”后“好”、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以期实现贫困村如期全部脱。
3.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按照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要求,重点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帮扶部门党组织通过与村党组织援建活动阵地、共过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帮助820个村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举办各级培训班1060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23100人次。
4.密切干部群众联系。各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把“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载体,把专题教育作为“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组织广大联村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全市干部职工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户家中,奔赴田间地头,感知百姓冷暖,共谋致富之策,收集村民反映民意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帮办各类实事28226件次,解决各类急难事1749件,开展义诊15124人次,捐送棉衣、大米、面粉、食用油、书籍、化肥等折合资金2654.8万元。各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中,接地气、受教育、炼意志、提本领,真正使“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三)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驻村帮扶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双联”办、市委农办、市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重点工作推进,采取“查、看、问、核”等方式重点督查。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从“职责要求、吃住要求、走访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对驻村工作组及成员“工作职责、到
5 村时间、帮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所有下派干部都能做到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惠农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贫困户年均收入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单位(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和联户干部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进展不平衡,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干部对村情户情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制定的帮扶规划和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发展定位还不够准确,在产业跟踪服务上,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沟通、协调等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统筹协调不够,沟通衔接不及时,配合落实还不到位,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联村与联户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