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考历史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试题比较灵活。学生在备考的时候首先要吃透课本,将重要的考点知识巩固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1.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3.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错因】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正确理解】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4.辛亥革命
【错因】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5.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错因】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正确理解】“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6.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7.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8.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返回目录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2、林则徐禁烟
(1)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3)禁烟的高潮: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了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的意义: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 →为了开辟海外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虎门销烟)。
2、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英军强占香港岛→攻占虎门炮台,关天培等战死→占领广州→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8月初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4、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 虎门之战的关天培、吴淞之战的陈化成等;
5、清朝战败的原因:
(1)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2)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条约特征: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
(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香港岛给英国;
(3)赔款2100万银元;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中英《虎门条约》
(1)签订时间:1843年
(2)英国从中获得的权利: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5、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签订时间:1844年
(2)美国、法国获得的权益: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6、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国的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的:借口马神甫事件
2、战争的爆发: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7 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天津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58年
(2)签约国: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
(3)条约内容: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8年,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
3、奕䜣留守北京与侵略者议和。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5、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60年
(2)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割地最多的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
3、沙俄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返回目录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的政治开始受到外来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直接: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工业文明成果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人们生活。
3.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割香港给英国,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赔款是2100万元,不是白银而是西班牙银元,折合白银1512万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区别: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主权受到损害,以便利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现代改革开放是主权在我,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八国联军中的“奥”指奥匈帝国,不是奥地利,当时还没有奥地利。而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是八国,二是十一国,多了比荷西三国,《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保证严谨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是其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近代化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近代史是指现代史之前的历史,即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49年。揭开中国教育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探索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9世纪末。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西方政治制度。
10.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三民主义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其建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高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两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近现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三大事件是: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返回目录
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