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入党申请书、读后感、检讨书、自我鉴定、思想汇报、自我评价、入党誓词、等各类知识经验文章供你学习参考。

影视行业分析报告

大全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近些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现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

影视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 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与分类

近些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约为5440亿元,较2007年增长13.1%。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预计增长16%,达到6300亿元。

从传媒产业的分类看,传媒产业涵盖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以及广告等多个行业,其中报刊、电视、广播与新媒体是目前四种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影视传媒子行业进行研究。

(二) 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009 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传媒行业逐渐进入质变阶段。《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下图是2003年以来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政策一览表。

从细分行业来说,出版、有线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有线网络的省网整合都限定在2010 年底前完成。政策导向与行业自身发展都迫切需要传统媒体打破区域垄断、跨地区、跨媒体整合资源,培育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媒体集团。另一方面,以网络游戏、动漫娱乐、影视制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机勃勃。这些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媒体产业都受惠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增长前景。

第二部分

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现状及运营模式

(一) 影视传媒行业现状

1. 影视行业

影视作品是典型的文化消费品,行业受益于我国经济增长及消费

升级,发展迅速。国产电影整体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优秀电影不断增加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推动了我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为提升收视率,国内众多电视台对优质的电视剧有着旺盛的需求,而优质电视剧稀缺的格局短期难以改观,发展前景广阔。

2003 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长一直高于产量增长,高质量国产影片不断出现,大幅度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整体水平。以2008 年为例,全年国产电影产量为406 部,而仅票房收入前十名的10部国产电影就实现了全部国产电影全年逾62%的票房收入,这些电影代表着国产电影商业化发展的方向,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外进口大片同台竞争的实力。目前国内电影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影、华谊、上影等少数几家电影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力量。国内主要电影企业排名及市场份额如下图所示。

表1.2006-2008 年国内电影票房排名

2. 艺人经纪服务业

(1)艺人经纪服务业供求状况及竞争格局

艺人经纪服务业是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经纪服务的行业,其市场供求取决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广告业、影视业和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这些都为艺人经纪服务创造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同时,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对艺人经纪业务的监管相当宽松,行业进入壁垒很低,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大量艺人经纪公司和个体经纪人在近年不断涌现。国家工商局文化企业注册资料上显示,近三年影视演艺经纪机构发展迅猛:截至2006 年末,北京地区影视演艺经纪公司有164 家,上海地区有174家。因此,我国的艺人经纪服务市场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征。

在国内艺人经纪公司快速增长的同时,好莱坞的大型艺人经纪公司如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和WMA(William Morris Agency)也纷纷通过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进入我国艺人经纪市场。不过,海外艺人经纪公司在国内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除少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人签约海外艺人经纪公司之外,大多数艺人都是签约境内的经纪公司,我国的艺人经纪市场目前来说还是一个由本土经纪公司所主导的市场。

(2) 艺人经纪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艺人经纪业的进入门槛很低,且行业监管宽松,因此从事艺人经纪业务的公司和个人数量众多。但同时,艺人经纪公司之间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数艺人经纪公司能够拥有数量较多的知名签约艺人从而具备一定的业务规模,其余大多数艺人经纪公司和个体经纪人还处在

"作坊生产"阶段。

目前,只有拥有较强的电影、电视制作资源作为支持的艺人经纪公司才能吸引到知名艺人签约。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影视剧资源仍属于稀缺资源,大手笔高知名度影视剧的参演机会可谓"炙手可热",能够参与这些影视剧的摄制对于提高艺人知名度和商业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拥有这些影视制作资源支持的艺人经纪公司就能够为旗下签约艺人提供更多宝贵的出演机会,并借助影视剧业务来快速提升签约艺人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这是吸引知名艺人加盟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企业的名人品牌代言意识不断提高,影视业和演艺界的商业活动大幅增长,这些都为艺人经纪服务创造了较大的市场需求。以雄厚的影视制作和发行实力为依托的艺人经纪公司才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培养和吸引一流的演艺人才,影视制作业务和艺人经纪业务的有机结合代表着我国影视艺人经纪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二) 影视传媒行业的运营模式

1. 电影行业的运营模式

电影业务所形成的主要产品就是电影作品。电影业务收入来自电影版权的销售,以影片票房分账收入为主,同时还包括电视播映权收入、音像版权收入和电影衍生产品收入等。

票房分账收入是指在影片摄制完成后,通常是与国内院线达成发

行放映合作协议,影片放映所产生的票房收入由公司与院线分账,一般公司作为投资制作方可获得40%左右的票房收入。

电视播映权及音像版权收入是指公司通过向电视台出售影片的电视播映权以及向音像制品发行商出售电影音像制品版权来获得影片发行销售收入。

对于部分具备海外发行条件的影片,公司通常会将包括放映权、音像版权在内的版权打包销售给境外机构从而实现海外发行销售收入。

一般而言,电影业务带来电影衍生产品,电影衍生产品带来广告收入,成为公司销售收入来源的一部分。电影衍生产品主要包括:

①产品植入性广告:如在电影中植入某些产品或企业品牌,达到宣传产品及企业的目的;

②贴片广告:在电影片头插播的广告片,也称为跟片广告,通常为10条广告,每条30 秒;

③公关活动广告:如商家赞助电影首映式和专场放映等。 2. 电视剧业务的运营模式

电视剧业务所形成的主要产品就是电视剧作品。电视剧业务收入来自电视剧版权的销售,主要包括电视剧播放权收入、电视剧音像制品版权收入及衍生产品收入。

电视剧播放权收入主要来自各省级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其中省级电视台作为电视剧放映权的省内总分销商再向下分销给省内各地方电视台。

电视剧音像制品出版权一般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一段时间后转让给音像制作公司取得相应的版权收入。

电视剧衍生产品与电影衍生产品类似,包括公关活动广告及植入性广告等。

3. 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运营模式

艺人经纪服务业主要是一种代理服务,代理费是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艺人代理服务和企业客户艺人服务两种。

艺人代理服务是指公司依托自身丰富的影视资源和专业管理经验为影视演艺人才提供专业化的经纪代理服务。在公司与艺人签署的经纪服务协议中,公司与艺人的合作事项通常包括:

①电影、电视及舞台的演出和拍摄制作;

②在电视、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③出席参加各类商务及公关活动;

④涉及艺人个人形象、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在内的事务活动。

公司为艺人在上述合作事项中提供策划、包装、规划、安排、实施、对外合作、谈判签约、收益的获得、法律事务代理及行政顾问等全方位代理服务。公司从艺人在商务合作事项中所取得的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佣金作为艺人代理服务收入。

企业客户艺人服务是指公司受企业客户委托,全面负责活动策划、艺人聘请、活动组织运作等企业客户所需的以艺人为主体的各类商业活动。

第三部分

我国传媒行业的监管及政策

(一) 电影行业监管体系

(1) 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电影行业的监管部门有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其中中宣部是中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综合职能部门,对电影及电视行业的管理体现在宏观管理方面。国家广电总局为电影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管理职能由国家广电总局下设的电影管理局负责,其主要职能为:拟定电影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管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指导并平衡电影题材规划和生产计划;组织审查各类影片,发放或吊销影片摄制、公映许可证;承办有关审批电影制片单位和跨地区发行、放映单位的建立与撤销的工作;负责电影技术管理;管理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等国际合作与交流事项;指导电影专项资金的收缴和管理。国家广电总局在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即地方广播电视局负责所在地文化广播影视事业的行业管理,并履行国家广电总局赋予的行政审批权等。

(2) 行业法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影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3) 行业监管政策

①电影制作资格准入许可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国家对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国家广电总局负责对电影制作资格准入履行行政许可审批。

②电影摄制行政许可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依法设立的电影公司从事具体的影片拍摄工作必须经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并获得《摄制电影许可证》许可。

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许可证分为《摄制电影许可证》(俗称"甲证")和《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俗称"乙证")。已经以乙证的形式投资拍摄了两部以上电影片的电影公司,可以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甲证。

对于持有甲证的电影公司,其拍摄每部影片之前需要向省级广电局进行备案审核,然后由省级广电局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甲证需要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隔年检验。未持有甲证的电影公司,在每次拍摄影片之前都必须申请取得所拍摄影片的乙证,在取得乙证后即享有影片的一次性出品权。乙证实行一片一报制度,在影片公映后自动作废,以后拍摄新的影片须重新履行许可审批程序。

境内电影公司与境外电影公司在中国境内外合作摄制电影,必须取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中外合作

摄制电影片许可证》也实行一片一报制度,在影片取得公映许可证后自动作废。

③电影内容审查许可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和《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影片拍摄完成后必须经国家广电总局审查通过并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之后方可发行、放映、进口及出口,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具体负责许可审查。

国产影片(含中外合拍)经审查合格的,颁发《电影片公映许可证》。通过进口方式公映的电影,包括参展境内电影展、电影节的境外影片等,进口前应当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审查,审查的程序与国产影片的审查程序基本相同。

电影企业出口其摄制的电影,包括到境外参加电影展、电影节等,出口前均须报送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机构的审查,审查的程序与国内发行、放映影片的审查程序基本相同。经审查通过后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参展者持《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及出口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电影出口手续。

④电影发行和放映的行政许可

电影摄制完成并通过内容审查后,就进入了发行和放映阶段。电影发行业务由电影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经营,电影放映业务由院线公司和电影放映公司(即影院)经营。从事电影发行及放映业务均需要取得国家广电总局的准入资格行政许可。

按照目前的监管政策,电影发行公司必须且只能与各院线公司就

影片的放映业务达成合作,然后由各院线公司负责对其所属的影院就影片放映做出统一安排及管理,电影发行公司不能直接与影院就电影放映签署合作协议,院线公司是电影发行公司与影院之间的桥梁。

根据《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受电影出品单位委托代理发行过两部及以上影片的境内公司(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申请设立专营国产影片发行业务的电影发行公司,在经国家广电总局审批通过后方可取得专营国产影片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国家广电总局对其颁发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实行隔年检验制度。另外,国家允许香港和澳门的投资者在内地试点设立发行国产影片的独资公司。

在电影放映业务方面,在影院完成投资建设后,即可向电影行政部门申领《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并开始经营,《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

根据《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影院公司的设立,需首先履行省级商务行政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报国家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备案审批。经批准允许设立的,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凭此办理公司注册登记手续。在影院完成建设、改造且验收合格后,可向省级广电局申领《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然后方可从事电影放映业务。除香港、澳门特区投资者可以独资形式新建、改建影院外,其他地区境外投资者在合资合作影院公司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9%。

(二) 电视剧行业行业监管体系

(1) 行业主管部门

同电影行业主管部门一样,电视剧行业的主管部门依然是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 (2) 行业法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剧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3) 行业监管政策 ①电视剧制作资格准入许可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国家对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实行资格准入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视剧的制作业务。国家广电总局及省级广电局负责对电视剧制作资格准入履行行政许可审批。

获准设立的电视剧制作企业将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或省级广电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凭此许可证依法开展电视剧制作业务。

②电视剧摄制行政许可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及

《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依法设立的电视剧制作公司所从事的电视剧摄制工作必须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备案公示管理并获得制作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视剧许可证分为《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俗称"乙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俗称"甲证")。电视剧制作机构已经以乙证的形式,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六部以上单本剧或三部以上连续剧(每部3 集以上)的,可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甲证。

对于持有甲证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其拍摄每部电视剧之前只需要向省级广电局进行备案审核,然后由省级广电局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即可。甲证需要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隔年检验。对于未持有甲证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在拍摄每部电视剧之前都必须申请取得所拍摄电视剧的乙证。乙证实行一剧一报制度,在电视剧播放后自动作废。以后拍摄新的电视剧须重新履行许可审批程序。

③电视剧内容审查许可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电视剧摄制完成后,必须经国家广电总局或省级广电局审查通过并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之后方可发行。国家广电总局设立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和电视剧复审委员会,负责中央单位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出品电视剧审查工作;省级广电局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辖区内电视剧制作机构出品电视剧的审查工作。

④电视剧播出审查许可

电视剧摄制完毕并通过内容审查后,就进入了发行和播放阶段。电视剧制作公司可以发行或委托其他机构发行其制作并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国产电视剧。

电视剧的播出业务由电视台经营。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电视剧管理规定》,电视台对其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应当进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国产电视剧应在每集的片首标明相应的发行许可证编号,在每集的片尾标明相应的制作许可证编号。

(三) 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行业监管体系

(1) 行业主管部门

艺人经纪服务业务的主管部门为国家文化部,其主要职能为:研究拟定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实施;研究拟定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管理文学、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归口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拟定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协调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归口管理文化市场,拟定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划;研究文化市场发展态势,指导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管理社会文化事业,拟定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国家文化部的地方文化厅局具体负责辖区内文化事业的管理。

(2) 行业法规政策

由于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属于新兴服务行业,因此行业监管

体系尚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3) 行业监管政策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申请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有3 名以上专职演出经纪人员和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资金并经所在地的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即可。

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由中方控股(持股不低于51%)的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应当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后方颁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艺人经纪服务业的行业监管环境比较宽松。在实践中,除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经纪机构可以从事艺人经纪服务之外,许多具备专业能力和资源的个人也在从事艺人经纪服务,目前对个体经纪人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监管。

第四部分

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一) 投资机会

(1) 政策壁垒的保护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作为具有意识形态特殊属性的重要产业,受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格监督、管理。国家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和监管政策,在资格准入和内容审查等方面的监管政策贯穿于公司影视业务整个流程之中,这给新进入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国内企业

和外资企业设立了较高的政策壁垒,保护了现有公司的业务和行业地位。

(2) 国家政策扶持

2006 年9 月出台的《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九大行业之一。2009 年7 月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延续和升华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消费,配合国家“保增长和调结构”的经济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品出口,配合“大国崛起”的国家长期战略。根据相关政策,部分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减免、营业税减免和政府补助。 (3) 潜在的消费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 年我国人均GDP 为3266.8 美元。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消费超过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3000 美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 万亿元以上,而目前只有不到8000 亿元,占GDP 的比重还不到3%。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巨大,文化产品总体供不应求。

(二) 投资风险

(1) 政策逐步放宽的趋势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将来的进一步放宽,行业内将会有更多的影视公司进入,现有公司在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行业地位将面临新的挑战,甚至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外资企业及进口电影、电视剧的强力冲击。

(2) 盗版现象的冲击。

侵权盗版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屡禁不止,随着VCD/DVD 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侵权盗版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盗版的存在,给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单位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打击盗版侵权、规范市场秩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业内公司在一定时期内都将面临盗版侵害的风险。

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文化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是一个大的趋势,精神产品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直接带动文化产业的消费升级。文化产业作为内生经济,对拉动内需的作用也将继续得到加强。金融危机时期在我国制造业面临极大危机的同时,国内传媒文化行业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也使得我国政府意识到文化产业将来在国民经济中所能占到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文化传媒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传媒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传媒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传媒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一、政策背景 2009 年7 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首次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而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受到政策推动下,中国文化传媒行业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与上市公司。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正式启动,试点实行了“不对称进入”格局,以广电为主,政策全力支持广电进入电信,广电获得了先期发展权,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正在提速。2010年 10月 27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在第九大点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重点指出:“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提高传播能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今年,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将文化传媒的发展提到更高的层面来讨论,这是自2007 年十七大以来,中共将首次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议案作为中央讨论的议题。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传媒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将经营性媒体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并支持媒体企业发展,是近年来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媒体生产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推进传媒体制改革,发展传媒产业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参观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不可否认,只有新的体制和机制才能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激发生产活力。我国是传媒产业大国,但要成为传媒产业强国还需要在深化体制改革上做文章,以往事业身份的传媒机构通过改制重组,引入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念和机制,才能彻底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

在出版领域,我国出版社机构陆续完成转制任务。此外,49家党报党刊集团也实现了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的分离,经营部分正在转企改制。目前,中国已组建了29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新华发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经营集团、49家报业经营集团,市场主体更加明确,有效开辟了市场化融资渠道。《中国文化报》作为全国第一家部委主管整体转制的报纸,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一开始就明确了转制后的企业与主管单位和出资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2010年10月,辽宁日报集团所属辽沈晚报社获中宣部批准,成为全国都市报作为非时政类媒体整体转制的试点单位;这一举措也拉开了我国非时政类媒体转制的大幕。

广电领域的改制主要以“制播分离”为切入点,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编播管理、新闻采编、播出总控等保留事业体制,作为政府出资主办的事业单位,履行广播电视运营的管控职责;将广播、电视中市场属性较强的节目制作(除新闻外)、推广发行、广告经营和衍生业务及其他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2010年,央视提出“破中心、立频道”的战略思路,节目的制作与管理将更加直接,频道制会更加科学化;2009年末,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原辽宁电视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和辽宁教育电视台合并为辽宁广播电视台,同时开始全面实施制播分离、产业延伸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全面改革;此外,湖南广电集团借鉴上海文广“一分为二”式的制播分离理念,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产业,并积极谋划上市融资。

2010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四川在线和华声在线等10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成为首批选定登陆A股的新闻网站上市对象。

截至2010年10月底,国内A股市场共有40多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到300多亿元。这4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是通过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上报IPO的文化企业已达上百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传媒企业。无法回避的是,转型同时也伴随着“阵痛”。目前,绝大多数媒体改制的难点还在于员工对过去“事业”身份的留恋。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并创造性地改革内部人事机制,在维护转制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突出激励性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媒体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

随着印刷成本和发行成本的日益提升,国内媒体也深刻的认识到,向下一代数字媒介终端整合已不仅仅是发展的要务,而是未来生存的保障。传统媒体与数字化终端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基本是从编辑制作手段的数字化起步,向终端平台的数字化发展。其具体途径为:一是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来改造传统媒体,使其更加适应数字时代受众阅读和视听需要;二是主动向数字媒介终端延伸,开辟新的媒介“蓝海”。 2009年12月28日,CCTV的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并于2010年正式取代央视网成为网络传媒产业的一支航母级新军;而作为首家登陆iPad的中国媒体,《中国日报》也开启了中国媒体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热潮。此后,国内众多媒体纷纷针对ipad推出应用程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借助三网融合的东风,集成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对传统广播内容进行可视化开发,开拓视频新天地;《光明日报》着眼于切实提高新媒体的驾驭能力,自主研发移动新媒体“光明云媒”,国内首次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实现了传统纸媒的版面设计;在出版领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江苏移动合作、开发电子书项目,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内容出版三大平台,并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基础,借助数字化战略形成了竞争新优势,推进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新华社借助新的媒介技术,开播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大大提升了中国新闻的海外影响力,它借着数字化战略转型的机会,向全媒体华丽进军。

(三)资本运作和多元化经营取得新业绩

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借助资本运营的手段可以使传媒业尽快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使我国传媒企业的经营运作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而多元化投资作为一种增加企业收益机会、分散经营风险的有效市场策略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传媒机构所运用。

报业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媒体”的发展理念,依托传媒主业,首创了“一媒体一公司”的运营模式,做强主业。“以报为本,多元发展”培育了资本经营,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三大重点多元业务,收获颇丰; 2010年8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分拆采编和经营,以42亿报刊经营业务资产整体注入粤传媒,至此广州日报社传媒类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2010年,河南日报集团总收入中的报刊经营收入比重由以前的90%以下降至50%左右,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走在全国报业集团前列。

三、传媒行业股市走势及投资策略

1、传媒板块走势分析

数据来源说明:数据选自2011年9月1号至2011年10月31号这两个月的801221传媒板块收盘数据

有传媒板块近期走势可以看出,传媒股9月份走势较为平稳,进入十月份,特别是10月13号以后,传媒股一路走强,涨势可观。

2、近期传媒股与大盘走势比较

在大智慧软件中截取2011年7月5日至2011年10月31日的传媒板块K线与沪深300指数的叠加图形如下:

从近期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传媒板块走势强于大盘,特别是进入10月12号以后,传媒股涨幅明显强于沪深300涨幅,10月24号开始接连3个大阳线,涨势迅猛。

3、传媒板块相对其他行业的表现

9月,大盘大幅下挫,沪深300指数跌幅达9.32%,传媒板块相对抗跌,申万传媒指数下跌8.7%,行业实现相对正收益0.62%。从各板块走势来看,传媒行业表现不错,排名第三,仅次于采掘和金融服务。从3季度走势来看,大盘深度调整,沪深300指数下跌15.2%,传媒板块下跌7.29%,跌幅仅高于食品饮料和餐饮旅游,显著跑赢大盘,呈现出良好的抗跌性。我们认为,传媒行业相对抗跌,是基于良好的业绩和对前期跌幅较大的修正。首先,传媒行业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行业内公司业绩普遍不错,从中报数据来看,上半年传媒行业(申万)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37亿元,同比增长8.0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4.82亿元,同比增长57.43%。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得到提升,整体毛利率从29.11%提升至33.63%。其次,今年上半年行业持续调整,相对大盘跌幅较大,有一定的反弹需求。此外,近期,国家层面的产业利好政策和体制改革政策呼之欲出,亦对股价产生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4、行业月度观点:板块表现明显强于大盘

受到政策面消息的影响,传媒板块涨势强劲,大量资金流入,传媒板块的走势都是强于大盘的表现。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15.2%,传媒板块下跌7.29%,呈现出良好的抗跌性。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这段时间,走势比较凌厉的个股:天舟文化走势最强,从12日到17日连续四个涨停;浙报传媒(600633)复牌之后从7元升到17元;还有粤传媒、ST传媒(000504)等个股,10月份表现不俗。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在该份决定里的显要字眼,包含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事实上,在传媒板块第一波上涨中,新闻出版子行业最先点燃了市场做多热情,究其原因在于,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达1.3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新闻出版这个细分的子行业最符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义,因此,出版子行业打响了传媒行情的第一枪,自在情理之中。

5、个股股评

(1)天舟文化——四连涨,弱市黑马股

天舟文化当属市场关注度颇高的个股,连拉四个涨停,是前期大盘低迷期间的“稀有品种”。

资料显示,天舟文化是创业板股票,去年年底上市。公司是湖南省规模最大、唯一具有全国总发行资质的民营图书企业,主营业务是青少年读物的策划、制作与发行。2009年开始进入期刊杂志领域,成为《故事会》增刊和《读者》增刊的总发行商。登陆创业板之后,公司致力于“走出湖南”的战略,也在北京等地合资创办文化传媒公司。

在传媒股中,天舟文化的股票是目前涨势最凶猛的。该股从10月12日开始,连续拉出四个涨停板后,连续休整四天又封死涨停。在短短的9个交易日里,该股股价已大涨30%。尽管流通盘超小,但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却充斥了大量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等机构,另外近期对其进行疯狂炒作的却仍是著名的游资。

流通盘小、股价容易操控,或许是资本玩家对该股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造成了该股高换手率的频繁出现。从10月14日以来,该股每天的换手率都高达30%以上,10月20日的换手率更是创下50%的纪录,这在非新股交易中是很罕见的。

除此之外,价格低也可能是资金炒作的原因。天舟文化于去年12月上市,发行价21.88元,上市之后就跌穿了发行价,前期关注度不高,没怎样炒作。另外,流通盘好“迷你”,总股本9750万股,流通股本2470万股,游资容易炒作。

该股周四已经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去到31元,成交量、换手率指标明显放大。需要指出的是,在业绩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天舟文化的业绩增长有所放缓。前三季公司实现净利润2881万元,同比增长11.03%。但今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692万,同比下降28.93%,可能导致全年目标或不达预期。 (2)粤传媒——广州日报资产注入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20日复牌,复牌后一度触碰到13元的价位。此次公司定向增发3.4亿股购买广州日报报业经营公司、广州大洋传媒有限公司及广州日报新媒体公司100%股权。经历了一年之久的资产注入方案完成后,公司成为广州日报社传媒经营资产的平台,广州日报社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直接和间接持有股份达68.45%。

《投资快报》记者曾经在今年年初参加了粤传媒的股东大会,会议上,粤传媒方面对资产重组的消息都是比较谨慎,仍然是在“走流程”的阶段。大半年时间过去,现在终于是有点头绪。

除了粤传媒之外,近期文化传媒的IPO都是此起彼伏。比如话,凤凰传媒,在这个礼拜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即将成为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新成员。这一切现象,都贴合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方向。 (3)个股异动

在该份决定中,有提及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影视动漫、新媒体等子行业,有望接棒引领传媒第二波上涨。并且,这个细分行业具备“三高”特征——“高需求性、高成长性、高景气度”,影视动漫、新媒体业绩具备持续上涨动能。或者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寻找文化传媒板块一些业绩增长预期高、未炒过的隐形的“黑马”。

另外,资金已经从传统的纸媒、或者是重组概念个股流入新兴文化产业的股票,昨日盘中,奥飞动漫(002292)、乐视网(300104)等公司在板块中表现不俗,资金是轮番炒作文化板块的个股。

6、动态及前景

根据上市公司的预告情况和行业景气度情况,我们认为:(1)整体而言传媒行业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将持续向好(2)影视剧、互联网、广告等新媒体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期,相关上市公司将交上一份漂亮的三季报。(3)虽然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但传统媒体在政策的眷顾和固有消费群体的支持下,仍然能保持稳定的增长。 (1)政策动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将文化传媒的发展提到更高的层面来讨论,这是自2007 年十七大以来,中共将首次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议案作为中央讨论的议题。 (2)媒体动态

谷歌互联网服务牌照重获中国政府审批。

谷歌公司于宣布,该公司的互联网服务牌照通过了中国政府的审批。这意味着Google.cn以及谷歌公司Adsense有了合法身份。工信部新闻处处长王立健表示,谷歌公司此前已获得互联网服务牌,有效期为五年,每年都会进行年检,此次通过只是正常的年检。据汤森路透旗下IFR报道,中国B2C电子商务网站京东商场将启动IPO,计划融资40-50亿美元。

视频网站买剧豪气直逼电视台热门剧每集百万。

近日,一部30集的电视剧《浮沉》,以超过3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搜狐视频,单集版权价格破100万,据说,这创下了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网络版权价格新高。人人公司今天宣布将以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中国视频分享网站56网(www.xiexiebang.com),此交易将在2011年第四季度内完成。 (3)上市公司要闻

粤传媒(002181)全资子公司拟投资800万人民币参股(26.67%)设立西安地铁新报传媒有限公司。华数传媒重组ST嘉瑞(000156)获股东会通过,杭州有线资产将实现借壳上市。重组方案为ST嘉瑞以1.6亿元价格向千禧龙出售除货币资金外的全部资产,并以出售获得的价款及公司留存货币资金清偿债务。在出售资产和债务清偿完成后,将使ST嘉瑞成为“无资产、无负债”的“净壳”。其后,ST嘉瑞以2元/股的价格向华数传媒全体股东定向增发9.78亿股购买其所持华数传媒的全部股权,从而使主营业务变更为“全国新媒体业务和杭州地区有线电视网络业务”。博瑞传播(600880,股吧)(600880)控股子公司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增资,公司实际控制人成都商报社新增投资并成为控股股东。索芙特(000662)控制人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重组框架协议时代出版(600551,股吧)(600551)与吉林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以北京为基地开展多项合作。皖新传媒(601801,股吧)(601801)投资1882.40万元认购新华网1%的股份。粤传媒(002181)控股子公司公明景业相关资产破产再次拍卖。公司已于2009针对公明景业的应收款项计提了约1.23亿元的特别坏账准备。公司债权实际受偿结果与公明景业破产清算资产最终拍卖成交价格密切相关,对公司2011年利润的影响暂难以准确预计。

乐视网(300104,股吧)(300104)控股股东所持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22,000,000股股权质押乐视网(300104)预计2011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净利润约为8600.74万元至9031.20万元,同比增长70.23%-78.75%。中文传媒(600373,股吧)(600373)为子公司江西蓝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银行授信提供担保,本次担保金额及为其担保累计金额:42,000万元。

歌华有线(600037,股吧()600037)收到2011年高清交互机顶盒市级补助经费3.46亿元。此笔款项记入“递延收益”科目,预计增加2011年利润总额2,306.67万元。ST白猫(600633)更名“浙报传媒(600633,股吧)”恢复上市,浙报传媒集团完成借壳上市。奥飞动漫(002292)参股公司宝奥物流以总价款人民币1.76亿元竞得汕头市澄海区土地使用权。

7、投资分析 我们认为,传媒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其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少,因而在大盘弱势的情况下,相对抗跌。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产业利好政策明朗。长期来看,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无疑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短期市场情绪亦将受到一定的刺激,行业存在一定的交易性机会。维持“谨慎推荐”的评级。从细分子行业来看,平面媒体和有线运营等传统媒体的并购重组很可能会加速,以适应整个行业的趋势性变化;影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将得到政策的进一步扶持,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将会持续强化。因此,对于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新媒体,我们认为可以长期关注,对于传统媒体机会仍在整合和转型。

个股方面,我们仍然看好影视行业龙头股华谊兄弟(300027)和动漫龙头股奥飞动漫(002292);关注歌华有线(600037)、电广传媒(000917)、天威视讯(002238)因整合而带来的阶段性机会;关注平媒龙头中南传媒(601098)向数字出版新媒体的转型。 风险提示:(1)新媒体的估值水平较高,如高成长未能兑现,估值中枢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2)各地方各部门利益协调难道大,传统媒体的整合落后预期;(3)大盘系统性风险。因此,投资者还应密切关注传媒股走向,防止过分炒作。

传媒行业详细分析报告

【201X年09月】

一、行业发展环境:驱动传媒行业基本面发展动力依然不变 跨年来看,板块成长主动力主要因素依然延续: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行业处于较快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并购重组加速公司规模成长。

1、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

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大繁荣是重点所向 2018年以来,不断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X 年11 月12 日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均收入提升、人口结构变迁推动的消费升级是未来10 年的命题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继201X 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6000 美元之后,201X 年我国人均GDP 有望进一步提升至6629 美元,未来十年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推动人均GDP 及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是期间最大命题。

同时,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社会一方面80 后已成消费主力、90 后正在快速崛起,另一方面也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年轻人消费观更加激进以及人口步入老龄化都将推动消费率提升和储蓄率持续下降。

2、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

我们梳理了2018年以来传媒行业各细分领域的成长性,201X 年 前三季度,虽然整体营业收入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净利润增速则有较大幅度增长,在细分行业中尤以电影动画板块最为突出,互联网和整合营销行业净利率也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除广播电视外,其他各领域净利润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各细分领域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

传媒行业与其他行业对比而言,成长性和毛利率水平均有较大优势。从营收增速水平来看,近几年电影动画、互联网、整合营销等几个细分领域成长性均在20%以上,互联网和电影动画更是在35%以上。净利润增速来看,除互联网领域有一定波动外,新媒体均能保持。

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

201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4月19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传媒发展论坛”上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头编撰,已连续出版十年。今年的报告在对传媒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传媒转型、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大数据等热点进行跟踪,剖析新技术引领下的产业变革。

在文化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体价值的体现趋于多元化,媒体不仅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平台,亦成为连结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纽带,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融合使传媒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传媒业的外延在扩大,传媒业与文化产业以及计算机软件业、电子制造、电信、零售、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入,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中升级,中国传媒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X年中国传媒发展概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X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与上年持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传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新媒体的崛起成为传媒产业超越GDP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使传播渠道碎片化,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网络游戏平台逐步体现媒体价值;社交媒体、网络视频、OTT TV、数据库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1X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亿元,同比增长%,较201X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

产业规模的增长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将中国传媒产业分解为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广电有线网络收入、报纸广告与发行、期刊广告与发行、图书销售、音像与电子制品、电影产业总收入、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广告公司经营额以及互联网与移动内容增值业务等14个主要细分市场。201X年的传媒业可以说是在此消彼长的格局变化中前进。

首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角力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领跑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超越传统媒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也追平电视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作用愈发明显。

其次,PC互联网的广告、游戏等市场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传统PC互联网的贡献率下降个百分点;而移动互联网相关业态发展迅猛,对传媒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较201X年上升12个百分点。随着手机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未来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传统媒体也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视媒体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电视广告市场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电影票房和植入广告推动电影产业加速前进,全年票房收入的增长幅度较201X年扩大了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广播和期刊成为201X年最大的输家,增长率均有大幅下降。广播和期刊广告收入增长幅度的缩小可以解释为一波过快增长后的回调,而报业市场虽然抑制住了更大规模的衰退,但从报纸种类的持续减少可以预见其衰退加剧,报业市场还将面临新一轮整合

201X年中国传媒发展特点

201X年的中国传媒产业精彩纷呈,传媒业的外延不断被重新界定,传媒越来越深度地改变人们生活。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1. 传媒业与传统行业交叉融合,衍生新的商业模式

201X年,媒体在人们生活的渗入程度加深,传媒业与文化、广告印刷、ICT及电子制造、传统零售业、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交叉融合也更加深入,触角不但向其他产业的上下游扩张,并在新技术的引领下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进而推动传统行业与业务模式的变革。

传媒与企业传统行业融合由来已久。文化和印刷业一直是传统媒体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印刷甚至已成为很多报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与发行业务相当。随着报业和广电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媒体开始进入物流及传统零售业。报业集团的发行团队组建独立的物流公司,电视台开辟出电视购物的新市场。当媒体进入数字时代,网络成为重要传播媒介,传媒关联产业的范围日益扩大:电子商务网站从最初的营销服务商转型为商业平台,改变了传统零售业格局;互联网电视使传媒企业涉足生产制造领域;财经媒体和ICT的结合开辟了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联姻正挑战银行储蓄业务有最新消息称,腾讯正酝酿推出“微POS”产品,打造从用户数据分析到市场推广到消费到支付的完整商业生态圈,不但挑动了银联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神经,还将加剧银行金融业务的市场竞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媒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逐步调整变化,未来的传媒产业界限将更加模糊,产业边界的扩张不但能够促进传媒产业规模化增长,还有可能撼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格局。

2. 新媒体竞争从纸媒延伸到电视

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已经从纸媒延伸到电视。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X年网络广告收入超越报刊,201X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几乎追平电视。业内基本认定,百度广告收入201X年将超越央视。艾瑞咨询分析称,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垂直搜索和视频网络广告,技术和媒体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驱动力。

201X年对于电视媒体而言,OTT互联网电视是另一个触动神经的字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跨界和多屏联动成为发展的主题,OTT互联网电视成为产业链各方发力的重点,传统广播电视已经逐步走出封闭花园。广电行业外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和设备制造商等已经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屏媒体”成为各方的角力场。据预测,201X年OTT TV将成为占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服务产品形式;以高清、3D为特色的OTT TV未来必将成为视听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201X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规范互联网电视发展的181号文件《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7家机构获得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牌照:央视国际CNTV、上海电视台百视通、浙江电视台华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IBN、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BN、湖南电视台、南方传媒广电播出机构。中国的OTT TV形成了以牌照商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从监管政策视角和广电总局的意愿来看,7大广电牌照商处于产业链主导地位;但从自身实力来看,无论是资本、技术和体制,牌照商在整个产业链都处于弱势,难以独立主导行业发展。因此,利用手持牌照,进行上下游的广泛合作,寻求利益最大化,是牌照商的理性选择;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来说,包括电视机厂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由于具有更强实力,均想更多地主导OTT TV产业的发展,“合作竞争”将会始终贯穿产业发展的各环节。

IPTV则是原广电系企业的另一个着力点,并快速发展成为三网融合为数不多的成果。201X 年5 月18 日, CNTV与百视通联合投资设立的IPTV 合资公司“爱上电视”正式成立,运营全国唯一的IPTV 中央播控总平台。可以预见,未来视听媒体形态将更加多样化,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继续下降,电视媒体广告的市场份额还会萎缩,但传统电视媒体的技术基因使其比印刷媒体具有更快的市场反应能力和新业务开拓能力,成功转型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3. 置之死地而后生:报业亟需革命式转型

201X年末《新闻晚报》休刊再次引发“纸媒将死”的话题。从报业上市公司的年报以及非上市报业集团的总体状况看,201X年,纸媒业绩延续了201X年的大幅下滑,并有蔓延的趋势,广告业务作为报刊媒体的核心收入来源,面临量价齐跌的困境。根据CTR的数据,201X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整体增长仅为%,低于同期GDP增速,其中报纸广告同比下降%,6家报业上市公司中,有3家广告收入降幅超过两位数。

面对报业广告市场的持续衰退,报业集团开始寻求转型革新的模式。浙报集团着力打造游戏产业,完成传统报业集团向新媒体的华丽转身;大众报业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在全省地市报进行报业整合,在县域市场深耕细作,走出一条规模发展道路;北京青年报社通过社区报最大化挖掘媒体价值;中国经营报社取消广告部,转为小团队经营模式受到业界瞩目。但整体上看,报业集团转型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功经验可循,抱团取暖成为安全的选择。201X年报业市场最令人瞩目的要数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尽管业内对行政推动下的合并能否解救危机中的报业仍存有争议,而且普遍共识是上报模式难以复制,但这一事件标志着报业集团正开启新一轮合并重组。

4. 互联网媒体争夺移动入口,社交媒体开拓新市场

201X年,新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是“移动”和“应用”。一方面,三大互联网企业轮番上演移动媒体入口的争夺战:腾讯先凭借微信赢得进入移动市场的门票,后入股搜狗、嘀嘀打车、金山网络、Snapchat、大众点评;百度收购91助手、PPS、纵横中文网;阿里投资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并高调推出“来往”,BAT巨头不约而同地加紧布局移动版图。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仍存在变数,手机厂商、操作系统以及安全软件、即时通讯、移动搜索等各种客户端应用都有可能脱颖而出,预计201X年移动入口争夺将愈发白热化。

移动互联网大热之时,社交媒体正从爆发期转入平稳期,从大规模的市场扩张转向深挖市场、变现获利。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社交媒体作为营销渠道,逐步拓展其在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等多项运营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时,社交媒体也面临用户流失的考验。201X年,Facebook斥资30亿美元收购Snapchat“阅后即焚”社交网络,旨在深度挖掘社交媒体用户需求,开拓新的商业模式。

5. 电影产业结构性增长,广告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201X年,电影产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电影播映收入近25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54%。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体现在观影人次上。根据艺恩咨询的统计数字,201X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亿,较上年净增亿,虽然观影人次增速连续两年下滑,但电影产业投资者的热情依然高涨,201X年新建影院903家,远远超201X年的507家。

电影产业的整体增长伴随着结构的调整。中国电影广告市场的快速崛起,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了电影票房的压力。据艺恩咨询预测,201X年中国电影广告市场规模达2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植入广告占比从201X年的28%增长到36%,市场份额已超过贴片广告。电影植入广告从后期植入转为全程植入,从生硬的品牌展示转为不露痕迹的品牌文化传播,部分广告植入语甚至成为201X年的热门话题。广告主不但看好植入广告,还针对电影同步推出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告效果。由于植入广告不受电影播映渠道的影响,未来中国电影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传媒发展趋势与展望

1. 内容类型化和渠道碎片化

互联网正引发一场以技术融合创新为先导,带动市场融合和产业融合,最终引发管理体制融合的变革。未来的传媒产业内容趋于“类型化”,传播渠道趋于“碎片化”。

“碎片化”主要指互联网时代的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体的时间碎片化,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和共性被打破,媒介形态更加多元化、小众化。新媒体大量分流用户,挤占广告市场份额,传统大众媒体的渠道控制力下降。未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将继续削弱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受众作为传播个体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广告营销市场呈现“碎片化”特征。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快捷的渠道和更精准的信息才是成功的关键。

另一方面,“大传媒时代”的媒体形态无论如何改变,人们对内容的需求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更加丰富和个性化。仿若电影的“类型片”,媒体和媒体信息正按照受众特征进行细分,并被打上各种标签。未来内容供应商可能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内容呈现“类型化”趋势。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针对特定受众,将其内容、特点做到极致,是其在网络时代“突围”的关键性武器之一。

2. 移动互联网重构传媒产业结构,媒体未来趋向多屏融合

移动互联网无疑是201X年最热门的字眼。两三年前人们还都通过家庭宽带访问互联网,但短短几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如果说互联网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落,移动互联网则有可能成为压垮传统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普华永道研究预测,201X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预计达2590亿美元,201X年将突破3850亿美元,占全球互联网开支的58%,届时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渗透率将增至54%。未来全球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移动互联网不但与社会化媒体、电子商务结合,开创出新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媒体的联动也日益频繁,多屏融合成为大传媒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1X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被赋予更多媒体价值,平板电脑、网络电视也极大扩展了传媒产业的想象空间。

201X年,移动媒体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电脑用户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平台加速迁移;新闻、阅读、音乐等移动服务和应用与微博、微信、视频等平台互联互通,构成全媒体业务战略,并加速商业化步伐;移动广告形式、广告表现力和合作平台逐渐成熟,广告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国内移动终端平台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Google、苹果、电信服务商等移动媒体巨头的发力点也将转向服务和应用层面,成为一支新的竞争力量,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成为构建“大传媒产业”新格局的核心。

3. 转型与整合:传统媒体的突围之路

根据目前发展现状预计,中国报业市场未来五年有可能缩减一半;电视媒体虽然仍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但互联网快速增长已经和电视并驾齐驱,201X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赶超电视。未来两到三年是决定传统媒体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新媒体的强劲发展势头迫使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步伐。如果说201X年是传统媒体从转型模式研究走向探索实践的一年,201X年将是传统媒体深刻转型的决战年。

另外,《新闻晚报》休刊释放出报业重组走向深刻阶段的信号。停刊、减编是传统媒体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传媒集团的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整合的步伐将加快。传媒企业应把注意力转移到整合后如何进行业务重组、资源配置、人员安置、成本控制等问题上。

转型之路机遇和挑战并存。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缩短了传播的渠道和时间,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传媒产业结构雏形初见。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将高举数字化和移动化大旗,调整战略布局,以期在竞争格局尚未明朗的移动媒体领域找到出路。

4.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传媒产业的新发展模式

不管是传统的印刷和电波媒体,还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解决的都是人和信息如何互动的问题,只不过信息的载体不同。数据信息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这与媒体价值核心异曲同工。诸如布隆伯格、路透、日经等媒体企业,就是通过庞大的金融数据库提供财经信息服务,基本等同于综合性的财经媒体。

目前,移动端应用相对孤立,还没有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如果能整合移动端的数据,大数据、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商业价值就有望兑现,三者结合发展的模式或许会成为传媒产业的主流。通过移动终端,企业可以依托搜索、交易、社交等数据勾勒出目标受众的特征,甚至进行定位,并支持商务和金融服务,这样的商业图景离我们并不遥远。

5. 网络视频、移动游戏、自媒体:资本驱动的传媒产业增长点

201X年,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市场增长迅猛,市场规模分别达到892亿元和128亿元,同比增长%和%,发展速度领跑传媒产业各行业,其中移动视频和手机游戏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201X年将开启4G时代,移动视频和手游市场借4G的东风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社交媒体的出现创造出“自媒体”概念,依托微博微信等平台,个人、企业和专业自媒体形态大量涌现。201X年3月,微信正式向公众服务号开放支付功能,自媒体商业生态圈逐步成形,大到腾讯、网易、搜狐的聚合型自媒体,小到用户个人生产和销售内容,自媒体有可能再次颠覆传媒产业生态结构,并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影视行业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 影视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 电影策划案参考范例四篇

★ 影视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

★ 电影策划案参考文案四篇

★ 2019年精选传媒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 综艺活动策划参考范例四篇

★ 2019关于行业协会工作报告经典范文五篇

★ 影视影评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发布会策划参考文案四篇

★ 2019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范文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影视行业分析报告

微信扫码分享